图书介绍

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【2025|PDF|Epub|mobi|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】

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
  • 张兵娟著 著
  • 出版社: 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  • ISBN:7516174364
  • 出版时间:2016
  • 标注页数:347页
  • 文件大小:57MB
  • 文件页数:364页
  • 主题词:

PDF下载


点此进入-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【推荐-云解压-方便快捷】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。移动端-PC端通用
种子下载[BT下载速度快]温馨提示:(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)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[便捷但速度慢]  [在线试读本书]   [在线获取解压码]

下载说明

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

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。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。

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,简称FDM(免费,没有广告,支持多平台)。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。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。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。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。不推荐使用!后期资源热门了。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!

(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,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)

注意: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: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

图书目录

绪论1

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1

一 选题源起1

二 选题意义1

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2

一 关于仪式理论与相关研究2

二 关于电视与仪式传播相关研究6

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13

一 基本思路:提出电视仪式传播的三维视角13

二 本书主要内容15

第四节 理论意义及特点18

第一章 仪式与仪式传播发展概述21

第一节 仪式的界定与类型21

一 仪式的界定21

二 仪式类型22

三 几种有代表性的仪式观29

第二节 仪式理论研究学派概述32

一 神话—仪式理论32

二 仪式—心理分析理论33

三 社会功能—结构理论34

四 仪式阈限理论36

五 仪式语言理论38

六 仪式象征文化理论39

七 仪式表演理论40

第三节 传播研究及相关理论42

一 传播的界定42

二 仪式、传播与文化的关系46

三 仪式传播与社会整合47

四 作为媒介的仪式48

第四节 电视仪式传播的组成要素50

一 电视仪式传播的形式特点51

二 电视仪式传播的表现形态53

第二章 社会变迁与仪式传播58

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强仪式主义特征:神圣性、古朴性、神秘性——以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为主59

第二节 农业社会的泛仪式主义特征:权威化、象征化、功利化——以祖先崇拜、王权崇拜为主66

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仪式特征:世俗化、理性化、消费化——以偶像崇拜、金钱崇拜为代表70

第四节 后现代社会的后仪式主义特征:感性化、个体化、祛魅化——以个性崇拜、自我崇拜为代表71

第三章 媒介变迁与仪式传播74

第一节 史前媒介与仪式传播:刻符、岩画74

第二节 口语媒介与仪式传播:巫术、神话77

第三节 文字媒介与仪式传播:文字、经典82

第四节 印刷媒介与仪式传播:报纸、图书85

第五节 电子媒介与仪式传播:广播、电影、电视87

一 广播87

二 电影89

三 电视92

第四章 文化变迁与仪式传播94

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与分类94

一 文化的界定94

二 几种主要的“文化观”95

三 文化的转向与文化研究102

第二节 文化形态分类与价值共同体建构103

一 文化形态概述103

二 文化与社会价值整合105

三 文化传播与共同体建构106

第三节 中国传统礼文化概述109

一 礼起源的各种学说112

二 礼的分类与价值113

三 以“礼”为核心的中国文明116

四 礼乐文化和制度的主要特征118

第五章 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再生产121

第一节 电视媒介仪式的生产逻辑121

一 政治与电视仪式传播121

二 传播制度与电视仪式传播128

三 社会与电视仪式传播130

第二节 电视媒介仪式传播的特点与类型131

一 电视媒介仪式的特点132

二 电视媒介仪式的类型133

第三节 电视媒介仪式的传播意义与价值135

一 电视媒介仪式传播的意义135

二 电视媒介仪式传播的价值138

第六章 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建构142

第一节 “奥运”仪式与国家形象建构—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读142

一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特点144

二 “奥运”仪式象征符号及意义表达145

三 建构“大同”梦想 弘扬“合和”价值147

第二节 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建构——解读“国庆阅兵仪式”151

一 政治仪式、文化表演与国家权威152

二 象征符号、意识形态与国家“软力量”155

三 文化认同与国家形象建构159

四 仪式传播中的电视角色分析162

第三节 国家仪式与权威秩序确立——解读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167

一 电视仪式与权威秩序168

二 电视日常收看与社会整合171

三 新闻共同体与国家认同的建构174

第七章 社会仪式与社会整合179

第一节 电视仪式与共同体构建——解读央视新闻频道179

一 国家生活的显影与合法性建构179

二 电视时间:日常仪式与社会整合183

三 电视空间:传播政治与共同体186

第二节 “哀悼仪式”与社会团结——解读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188

一 中国礼文化的现代转化188

二 “哀悼仪式”的电视呈现189

三 哀悼仪式与社会团结192

第三节 成人仪式与角色转换——湖南卫视“成人礼庆典”解读195

一 “成人礼”与“冠礼”196

二 “电视成人礼盛典”的特点197

三 “电视成人礼盛典”的象征、语言与修辞200

四 电视“成人礼盛典”的传播价值205

第八章 文化仪式与价值建构209

第一节 记忆仪式与“传统的发明”——解读“河南拜祖大典”209

一 宗教仪式、民族神话与认同209

二 记忆、仪式与“传统的发明”213

三 记忆仪式的价值传播与意义建构224

第二节 伦理仪式与道德情感建构——解读《感动中国》228

一 媒介仪式的结构与象征228

二 仪式空间与仪式语境的营造231

三 伦理仪式与道德情感价值建构237

四 伦理仪式的传播效果242

第三节 日常生活仪式与民俗文化的盛宴——解读电视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247

一 日常生活、饮食与仪式247

二 民俗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253

三 饮食礼俗的文化价值与传承261

四 仪式、价值共同体及其建构267

第九章 娱乐仪式与大众文化认同270

第一节 故事仪式中的“世俗神话”——以电视剧为例270

一 娱乐仪式的起源270

二 电视剧叙事、仪式与“世俗神话”272

三 英雄仪式——解读新公安电视剧《国门英雄》281

四 神话仪式——解读神话电视剧新《西游记》288

第二节 互动仪式中的情感传播——解读“中国好声音”297

一 互动仪式与“情感互动”298

二 互动仪式与“情感唤醒”301

三 互动仪式与“情感传播”303

四 互动仪式与公共情感建构304

第三节 “怀乡仪式”与“地方性知识”的复兴——电视戏曲栏目《梨园春》的解读308

一 地方戏曲:后传统社会中的困顿与复兴308

二 “创造性转化”:电视传播与戏曲联姻309

三 晶体与火焰:《梨园春》的融合与创新312

四 本土文化:全球时代的“认同的力量”314

结语 “礼仪之争”与“文明的冲突”318

一 关于“礼仪之争”318

二 中国的“礼乐文明”321

三 借鉴与启示323

中文参考文献325

外文参考文献331

后记346

热门推荐